我的老領導周巍峙同志在2014年9月12日走完了他99歲的光輝歷程,。這幾天,,我被巍峙同志(我一向這樣稱呼他)的人品和業(yè)績深深地吸引和感召了,,不能不把反復出現(xiàn)的一些難忘的記憶寫出來,。
十大集成
我是9月14日上午趕到巍峙同志的家,向他的夫人王昆同志表示哀悼和慰問,,然后向他的遺像三鞠躬,。我抬頭望去,端莊慈祥的遺像安放在10部大書之上,,格外引人注目,。我問陪立一旁的巍峙與王昆之子八月,那是10部《中國民族民間集成志書》嗎,?在八月作了肯定回話后,,我面對遺像高聲地說:“沒有周巍峙,就沒有十大集成,�,!�
我為什么如此關注靈堂擺放“十大集成”這一細節(jié),并大聲說出去,?
大家知道,,巍峙同志,從1934年起就投身革命文藝事業(yè),,新中國成立后又長期擔任文藝領導工作,,對新中國文藝的繁榮和發(fā)展作出了杰出貢獻。這是有口皆碑的,。由他作曲的《中國人民志愿軍戰(zhàn)歌》和《十里長街送總理》,,由他組織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《東方紅》和大型革命舞蹈《中國革命之歌》,都已成為永載史冊的時代經(jīng)典,。而由他主持編纂的“十大集成”志書,,以其質(zhì)量、規(guī)模和學術價值,,在靈堂上作為人們仰視與思念的標志性物體,,是再適當不過的了,,而且必將超越他所貢獻的其他時代經(jīng)典,更長期地為人們所收存所使用,。
1979年開始編纂,,2009年出齊的“十大集成”志書,共450冊,、4.5億字,包括《中國民間歌曲集成》《中國戲曲音樂集成》《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》《中國曲藝音樂集成》《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》《中國戲曲志》《中國民間故事集成》《中國歌謠集成》《中國諺語集成》《中國曲藝志》10個門類,,每一門類都按省分卷,,全面反映了我國各地區(qū)各民族戲曲、曲藝,、音樂,、舞蹈和民間文學的歷史和現(xiàn)狀,是對我國源遠流長,、浩如煙海的民族民間文化在搶救與保護方面規(guī)模最大,、質(zhì)量最好、最有代表性的出版工程,。
誠然,,“十大集成”是多部門、多地區(qū)共同協(xié)作參與,,數(shù)以10萬余人踏遍高山,、草原、密林,、邊陲,,采用多種手段進行記錄、整理而集其大成的,。然而,,從始至終,一以貫之,,直至大功告成,,更靠巍峙同志的謀劃、操勞與奉獻,。我翻閱了收在《周巍峙文集》中專門指導“十大集成”工作的23篇文稿,,對制訂與調(diào)整編選規(guī)劃、確定編選原則與分地分卷指導,、組織力量與協(xié)調(diào)各方,、爭取經(jīng)費保障與改善編選條件、審查定稿與安排出版等,,都有詳盡反復的論述,,而各篇論述都圍繞一個總的目標,就是保證這項被譽為“建造民族民間文化萬里長城”的宏偉工程的高質(zhì)量,切實防止某一城區(qū),、某一角落出現(xiàn)“倒塌”,。特別是當編纂工作出現(xiàn)“沒有預想到的復雜情況和嚴重困難”,他又從文化部代部長,、第一副部長任上退下來之后,,仍然為“十大集成”到處奔走呼號,親自赴中央有關部門協(xié)調(diào),,親自跑財政部協(xié)調(diào)經(jīng)費,,親自到有關省市督辦。經(jīng)常陪伴他工作的,,是一個二至三人的小班子,,到后期,已被人們稱為“老集成”了,。我曾經(jīng)對他表示我在任時對這套書做得太少了,,而他總是以辦成了什么事來體諒他的老部下。正是由于這些記憶涌上心頭,,我才在靈堂上高聲喊出:“沒有周巍峙,,就沒有十大集成!”